蒸汽加濕:通過加熱加濕器中的水產生蒸汽,然后將蒸汽注入試驗箱內,增加箱內的濕度。這種方法具有加濕速度快、濕度分布均勻的優(yōu)點。
噴淋加濕:通過噴頭將水噴成霧狀進入試驗箱,水分蒸發(fā)后增加濕度。但這種方法濕度分布可能不太均勻,且可能會導致試驗箱內產生水漬,對某些高精度測試有不利影響。
淺水盤加濕:在試驗箱內安裝有加熱裝置的淺水盤中加熱水,通過水蒸發(fā)的對流和擴散向箱內補充水蒸氣。這種方法系統(tǒng)穩(wěn)定后濕度波動小,且不會增加試驗箱的熱度。
超聲波加濕:通過超聲波空氣加濕器霧化水,將霧導入試驗箱內。這種方法成本低,增濕速度快,但儀器設備頻繁啟動除濕,用的水量會比較大。
過冷蒸氣加濕:利用超聲波、高壓水霧、離心噴霧等手段將水轉換成微米級水霧,從試樣獲得熱量就轉換成水汽,增加濕度。這種方法具有前三種方式的優(yōu)點,但設備制造成本較高。
各種加濕方法的優(yōu)缺點比較如下:
蒸汽加濕:加濕迅速,濕度分布均勻,但會增加試驗箱內的熱量。
噴淋加濕:系統(tǒng)穩(wěn)定后濕度波動小,但加濕速度慢,可能會導致水漬污染試件。
淺水盤加濕:系統(tǒng)穩(wěn)定后濕度波動小,不會增加試驗箱的熱度,但難以獲得低濕環(huán)境。
超聲波加濕:增濕速度快,成本低,但水量消耗大。
過冷蒸氣加濕:具有前三種方式的優(yōu)點,但設備制造成本高。

恒溫恒濕實驗箱的標準操作過程:
一、操作前準備
環(huán)境檢查
確保設備放置在通風良好、無陽光直射、遠離熱源和振動源的環(huán)境中。
周圍留有足夠散熱空間(通常建議前后左右各留30cm以上)。
地面平整、堅固,避免傾斜。
電源與供水檢查
檢查電源電壓是否符合設備要求(如AC220V±10%或380V),接地良好。
若設備需要加濕用水,檢查水源是否接通,使用去離子水或純凈水,避免結垢。
排水管道暢通,避免積水。
設備狀態(tài)檢查
檢查箱門密封條是否完好,確保密封性。
箱內清潔,無雜物、無殘留樣品。
檢查水位是否正常(加濕器水箱或外接水源)。
樣品準備
樣品清潔、干燥,避免帶入灰塵或腐蝕性物質。
正確放置樣品,避免遮擋出風口和傳感器,樣品之間留有間隙,保證空氣流通。
二、開機與參數設置
開啟電源
打開總電源開關,再開啟設備主電源。
啟動控制系統(tǒng)(觸摸屏或控制器)。
設置試驗條件
進入“程序設定”或“運行設定”界面。
設置目標溫度、濕度、試驗時間(可設置恒定值或編程循環(huán))。
例如:溫度25℃,濕度50%RH,保持48小時。
設置升溫/降溫速率(如需)。
確認設定無誤。
啟動運行
確認設置后,點擊“運行”或“Start”按鈕,設備開始工作。
觀察壓縮機、加熱器、加濕器等部件是否正常啟動。
三、運行中監(jiān)控
實時監(jiān)控
通過控制面板或遠程監(jiān)控系統(tǒng)觀察實際溫濕度曲線是否穩(wěn)定在設定范圍內。
注意是否有異常報警(如超溫、缺水、壓縮機過載等)。
定期巡檢
每隔一段時間(如每2小時)檢查一次設備運行狀態(tài)。
檢查門封、噪音、排水是否正常。
數據記錄
記錄試驗開始時間、設定參數、實際運行參數及異常情況。
使用內置記錄儀或外接數據采集系統(tǒng)保存數據。
四、試驗結束操作
停止運行
試驗時間到達后,系統(tǒng)自動停止或手動點擊“停止”按鈕。
關閉加熱、加濕、制冷系統(tǒng)。
降溫與除濕
待箱內溫度接近室溫后再打開箱門,避免熱沖擊或冷凝水外溢。
可開啟箱門通風,加速恢復。
取出樣品
戴好防護手套,小心取出樣品。
觀察樣品狀態(tài),進行后續(xù)檢測或記錄。
清潔與維護
清潔箱體內壁、擱板、排水口等。
排空加濕水箱積水,防止滋生細菌。
檢查過濾網是否需要清洗。